**前言** 我们这次设计的是一个低配版节能房,尤其在乡村推广节能房可能更有意义。 2021年,35岁的陕西姑娘王怡琼,将家里闲置了16年的老平房,改造成了一座黑科技节能住宅。房子内部不但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电力供应,满足一家人的日常用电需求,几乎全年零电费,而且院内的水循环系统也能够应对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。 更令人意外的是,这座房屋的整体改造费用竟然只花费了40万元。这让人不禁好奇,王怡琼是如何做到如此低成本的改造呢? **改造房屋的初心** 王怡琼出生在渭南市的一个小村庄,当地大多数房屋年久失修,生活设施极其简陋。她的家原本是一座由父亲亲手搭建的房子,王怡琼小时候随着父母搬到了城市。奶奶去世后,这座房子就荒废了整整16年。 王怡琼后来进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习建筑专业,并且已经成为该校的讲师和博士生。2020年,她的同学申请了一个关于乡村民居绿色改造的研究课题。恰好她家那座废弃的老房子非常符合课题的要求,于是便成为了实验对象。这不仅能推进课题研究,还能解决父亲年老后想要回乡居住的问题,因此,王怡琼决定借此机会与几位同学一起对老宅进行改造,为父亲改善居住条件,也作为送给父亲的一份生日礼物。
他们的计划不仅关注提升居住舒适度,还特别注重环保和节能。在项目启动时,他们就制定了详细的改造方案,并进行了周密的成本预算。然而,当施工队给出的报价达到100万元时,王怡琼意识到超出了预算。 面对这个困难,王怡琼和她的团队没有放弃,而是重新审视了设计方案,努力找出能节约成本的部分。经过多次讨论后,他们决定用性价比更高的替代材料替换原本打算使用的高档建材。 例如,原本计划使用的大理石地板被普通地砖替代;高档实木家具也被设计巧妙、价格适中的复合木制品取代。除此之外,他们还利用现代科技,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和雨水回收系统,减少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浪费。 为了进一步控制成本,王怡琼和同学们还亲自参与了装修工作,亲手粉刷墙面、安装灯具等。通过查找网络上的DIY教程,王怡琼学习了如何制作装饰品和小家具,这样不仅节省了购买成品的费用,还能展示个人创意与个性。 经过一年的施工,原本破旧的老宅焕然一新,保留了关中民居的特色,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化设施。房子还因此获得了建筑界的荣誉。王怡琼开心地迎来了父亲的入住,将这座舒适的新家作为最贴心的退休礼物。 **40万元,废弃农房变身黑科技** 王怡琼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心的成本控制,仅花费40万元便成功完成了原本预算为100万元的房屋改造。这座房子不仅体现了关中地区独特的建筑文化,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。
这栋房子的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农村人字形屋顶结构,它采用了半人字形屋顶,也称为安间房。这种带有倾斜屋顶的设计不仅美观,还能有效抵御风沙天气。屋顶向内倾斜的设计能够将雨水收集到院子里储存使用。 两侧墙壁紧贴在一起,有利于保暖。房屋外观使用了红砖和淡蓝色玻璃,简洁又时尚,与周围的田园风光相得益彰。玻璃屋顶的设计增加了房子的使用空间,也让室内更加明亮,有效改善了光照条件,同时减少了冬季采暖的需求,实现了节能减排。 **关中地理与气候特征的独特建筑文化** 关中地区位于内陆,气候干燥,夏季炎热干燥,冬季寒冷。当地人根据这些极端气候条件,发展出了独特的建筑形式。这些建筑能够最大程度利用自然风光和光照,同时抵御风沙对房屋的侵蚀。当地的建筑文化代代相传,深深融入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。 这座改造后的房子采用了钢结构和玻璃屋顶,承重墙体则使用了红砖和混凝土。为了降低成本,王怡琼聘请了本地工人进行施工。此外,家人和学生们也亲自动手完成了许多室内装修,如厨房、浴室和鞋柜等。
为了提高冬季的舒适度,王怡琼在二楼增加了一个半圆形的太阳房,像是为房子裹上一层温暖的被子。她还选用了节能型的中空铝合金门窗。墙面上采用了创新的绘画技术,使用天然材料制成的颜料,描绘出美丽的图案。 最引人注目的是屋顶的设计。王怡琼在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和热泵空调,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。这样的科技设施与房子的传统建筑元素相结合,既美观又实用。 **水电自由,家具简约** 王怡琼的房屋设计以节能减排为核心,致力于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居住空间。她在设计中融入了多个创新元素。在房顶上,她安装了18块光伏太阳能板,利用阳光发电;还建立了三套水循环系统,分别收集雨水、生活废水并加以再利用。这些举措大大降低了房子的能耗,也减少了排放,推动了可持续发展。 具体来说,18块光伏板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,平均每天可产生18度电。这些电力不能直接供家里使用,但王怡琼可以将多余的电卖给国家电网,然后再用收入从电网购买家庭用电。这意味着她一年几乎能轻松实现零电费,家庭的电力需求也能得到满足。 王怡琼还设计了三种水循环系统,用于收集雨水、过滤生活污水并转化为可用水。生活用水经过过滤后可用来浇花、冲厕所;更脏的废水则排放到化粪池,用作农田肥料。通过这一些措施,她不仅解决了水资源问题,还能改善土壤质量。
此外,王怡琼还使用粘土砖自制了家具,如椅子、桌子和吧台。这些家具既实用又环保,并展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。 **如今生活** 经过两年的努力,王怡琼和家人共同创造了一个集科技感与温馨感于一体的家园。这座节能房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,也成为乡村社区绿色建筑的典范,影响并引领着周围居民进行节能改造。 尽管这座节能房获得了A+国际建筑大奖,王怡琼依然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开始。她希望借此机会提高大家对节能建筑重要性的认识,并推动更多人关注绿色乡村建设。她也期待将来这种节能环保的住宅可成为乡村发展的主要流行趋势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查看更多
查看更多